3月28日,青岛港(601298.SH,06198.HK)发布2023年度报告,2023年完成货物吞吐量6.64亿吨,同比增长5.8%,完成集装箱吞吐量3002万TEU,同比增长11.9%;归母净利润49.2亿元,同比增长8.7%;扣非归母净利润47.9亿元,同比增长10.6%。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2.70%,总资产收益率9.37%,青岛港净资产收益率和总资产收益率均位列中国上市港口第一位,展现强大的发展韧劲与实力。
在全球经济爬坡过坎的今天,青岛港奋不顾身、披荆斩棘、探路前行,展现出的“韧实力”,让“行稳方能致远”的道理愈发深刻。由数据表象入手,梳理“高于预期”的缘由,2023年的海港答卷也给未来留下了深刻启迪。
一体化赋能加持,不断稳固东北亚航运枢纽中心地位
过去一年,百年变局加速演进,世界秩序在破与立中颠簸动荡,全球经济在困与韧中艰难复苏,全球商品贸易增速放缓,港口发展面临重重挑战、层层困难。
亮眼的成绩,就是在经历了这样的风雨之后取得的,数据背后实实在在的含义由此更显可贵。
放在2023年坐标上,可以清晰看到在破立、涨落的十字路口,青岛港乘借一体化改革东风持续上扬的运行轨迹——紧跟集团公司党委部署,青岛港抢抓“一带一路”、RCEP、山东自贸区、上合示范区等战略机遇,坚持陆海联动,海向增航线、拓中转,陆向开班列、拓货源,全力提速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中心建设。
2023年,青岛港新增集装箱航线20条,航线总数及密度稳居中国北方港口首位,国际中转箱量同比增长14%,新增9个内陆港、7条海铁联运班列,2023年海铁联运箱量完成220万TEU,同比增长16%,连续九年保持中国沿海港口首位。
与此同时,青岛港抢抓新一轮投资建设机遇期,加快重点工程项目建设,全面提升码头发展能力,新投产原油储罐260万立方米,自有罐容达到1285万立方米,董家口原油商业储备库成为中国北方沿海港口最大的单体库区,青岛港发展“如虎添翼”。
创新赋能加持,在塑造发展新动能赛道上快马扬鞭
当下,国内各大港口市场布局逐渐趋同,增量空间不断收缩,纷纷采取有效举措保持增长态势。放眼东北亚港口圈,竞争日趋白热化,稍有懈怠就可能错失发展良机。
一边是责任与使命,一边是困难与挑战,着力打造“依托港口的一流的供应链综合服务体系”的青岛港,如何迎接转型升级的新挑战?
创新始终是青岛港攻坚克难的“关键词”。
2023年,青岛港紧扣港口主业高效发展,依托港口优势放大发展,跳出港口窠臼创新发展,发挥自然禀赋优越,服务、辐射、带动能力突出等优势,以更恢弘的战略思维、更阔达的胸襟气度和更前瞻的发展视野考量布局、观照未来,力求不断定义“龙头标准”的新高度。
新业态新业务接连落地便是最好的注解。过去一年,青岛港开通首条欧洲生活消费品精品航线,港航携手提供生活消费品“物流+仓储+零售”全程物流服务;首开菲律宾海外港口保税船加油业务;淡水河谷不同国别混矿项目、垠泰配矿项目、BHP筛分项目启动、邦拓球团项目达产港口贸易氛围持续增强;首次开展“保税原油混兑作业+复运出口”业务,完成8.8万吨保税原油出口东南亚市场……在这张转型发展的答卷上,青岛港不断构建核心竞争优势,走出了一条蓬勃开放之路。
服务赋能加持,打造一体化同频共振港航生态圈
港口是基础性枢纽性设施,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。近年来,面对资源大整合带来的行业发展新周期,各大港口纷纷思考自身在供应链中的新定位,主动构建“港口生态圈”,谋求深层次、多元化的高质量发展。
从实践看,青岛港秉持“主动、创新、竞合、共赢”的原则,加快打造更具品牌力和影响力的“港口生态圈”,持续提升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,让港航共赢成为实现港口高质量发展的“隐形推手”。
2023年,青岛港着力打造“依托港口的一流的供应链综合服务体系”,积极拓展腹地市场,推动装卸主业实现跨越式发展,全力开发干散杂货45家新客户,实现货源增量约300万吨;深耕腹地市场,重点发展南下进江、北上转水、江河联运和国际中转分拨四条增量通道;巩固优势骨干货种,纸浆业务量同比增长5%,保持全球纸浆进口第一港,有色金属业务量同比增长57%,继续保持在全国沿海港口的领先地位,开发15家粮食新客户,业务量同比增长25%。
为进一步构建起立足山东、覆盖沿黄、辐射全国、联通世界的物流网络,青岛港持续加强与船公司合作,持续推动场站资源共享,2023年场站业务操作箱量完成408万TEU,同比增长8%,订舱代理业务新增客户15家,货运代理业务量完成4488万吨,同比增长8%,班轮代理业务量完成2207艘次,同比增长9%。
年报不仅是一份亮眼的成绩单,更是一份对未来的宣言。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,时值山东港口成立五周年,青岛港将瞄准“全方位领先、事争一流”和“树立新标杆、打造新亮点”的目标,以再出发的豪情、奔跑者的姿态、永远在路上的执着,再起宏图、再写新篇,为山东港口“三大建设”作出“龙头”贡献。